女的检查能不能生育要做哪些检查(女性检查会不会生育要检查哪些?)本月已更新

时间:2022-12-04 10:28:08浏览量:8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女的检查能不能生育要做哪些检查,以及女性检查会不会生育要检查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试管流程:

看自己是否能生育,要做哪些检查?

二胎全面放开,很多妈妈都有了要二胎的想法,但“我的生育能力咋样?”、“我还能生吗?”“再生一个宝宝,我的身体会遇到哪些问题?”等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通过哪些临床检查,能够准确评估女性朋友的生育力。

一般来说,女性生育力最基本的检查包括:

1、详细的妇产科病史

月经与排卵状况、同房情况、生育能力及不孕治疗的纪录。

2、B超检查

子宫形态、子宫内膜检查、子宫肌瘤、卵巢及排卵检查,近年来超声波除了用于检查外,生殖道取卵、植入时对子宫的观察都很有帮助。

3、卵巢功能的检查

卵巢卵子储备的判断不只是女性生育能力的指标,在诱导排卵中对药物的种类,剂量与用药时机都与卵巢反应有关系。在诱导排卵中要能增加取卵数量取决正确判断卵巢的反应并选择最佳的诱导排卵方案。

4、体格检查

子宫、生殖道、子宫颈及生殖器官的检查。

5、感染

要进行人工生殖辅助技术可能造成夫妻及新生儿间感染,因此梅毒、AIDS与肝炎等疾病要事先检查。

6、子宫输卵管造影(HSG)

月经结束后排卵前,将显影剂注入子宫,利用X光放射线摄影,检查输卵管的通畅性及宫腔的完整性,并检查是否有子宫的先天异常,这项检查提供的输卵管与子宫的信息非常重要。

7、免疫学的检查

对于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的检查,或检验子宫黏液与精子的抗体。对于一些自体免疫与体外受精的问题近来有许多讨论,曾有报告指出有29%的重复性流产有自体免疫的问题。

8、激素检查

FSH、LH、泌乳素、TSH、甲状腺功能。

9、排卵的检查

利用LH的试剂、基础体温(取2-3个月),宫颈黏液、黄体酮,子宫内膜切片(月经来前2-3天),B超监测。

10、宫腹腔镜检查

以宫腹腔镜进入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并可以同时以药剂注入子宫,观察输卵管的通畅性,并观察腹腔是否有粘连,是否有子宫内膜异位,并做处理。另外,子宫镜由生殖道进入子宫,可以观察子宫内是否有异常。

最后,在现实中有很多女性,其实在医院这些检查全部做完,发现一切正常,然而依然不能怀孕。这往往是因为精神压力太大。建议备孕妈妈可以跟更多的备孕妈妈们交流经验,掌握科学备孕方法,少走弯路早日好孕成功!

女性检查生育能力检查哪些项目?

如果女性想检查自己的生育能力,一般需要做输卵管检测,排卵检测等几个方面即可,如果输卵管有炎症,不通畅或者有排卵的障碍等,都是会导致女性的受孕能力下降的,主要是通过输卵管造影术检查或者输卵管通液术进行检查,确定输卵管的情况。其次建议做排卵的检查,建议通过排卵试纸,阴超等方式检测排卵的情况是否有问题。

女性检查生育能力的项目,一般需进行以下几项:

第一、内分泌的检查,检查卵巢基本功能,包括三项检查:1、女性激素六项,在月经第2到5天抽血化验,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和雄激素。2、B超测窦卵泡的数量及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3、苗勒氏激素。

第二、检测排卵,为最准确的B超测排卵周期,观察卵泡是否成熟,以及成熟之后是否能排出。

第三、输卵管通畅度检测,需进行输卵管造影,一般在月经干净3到7天到医院进行检查。

女性不孕不育需要做哪些检查

女性不孕检查项目:宫颈检查、子宫检查、输卵管检查、卵巢检查、盆腔检查、内分泌检查、免疫因素检查、全身性因素检查、精神因素及心理因素检查、先天性因素检查、排卵功能检查、B超检查、性激素检查。

女性生育能力检查哪些

女性生育检查也就是孕前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B超检查、妇科检查,还需要做优生五项的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都没有异常才可以考虑怀孕。计划怀孕前需要口服叶酸片,主要的目的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计划怀孕期间要加强营养,戒烟、戒酒并且远离二手烟,建议男女双方都要适当的锻炼身体,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更有利于优生优育。

女的检查能不能生育要做哪些检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女性检查会不会生育要检查哪些?、女的检查能不能生育要做哪些检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女的检查能不能生育要做哪些检查

特别声明:
1.本文由泰国康民医院中国办事处生育力保育中心整理的文章,包括原创、翻译、改编、转载等内容,版权一律归原作者以及出版单位所有;
2.如果作者已经单独授权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同意本站转载的文章,我们将在收到来信的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请提供您的版权相关证明);
3.本站涉及病症、医学诊疗、药物内容时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医治和用药依据,具体请在执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操作和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