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下的表现)本月已更新

时间:2023-03-27 11:14:07浏览量:122

今天给各位分享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下的表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试管流程: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和月经量过多。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

子宫内膜增生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如果子宫内膜由于一些不正常的原因而一味地增生,这就是所谓的子宫内膜增生疾病了,子宫内膜增生有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以及不典型增生这三种增生类型。

1、单纯型增生: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均增生,腺体明显增多、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偶见腺体扩大成囊,腺上皮细胞呈柱状,缺乏分泌,往往排列成假复层。核分裂像常见。间质细胞排列紧密。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仅约1%。

2、复杂型增生:

腺体增生明显,拥挤,结构复杂,出现腺体与腺体相邻呈背靠背现象。由于腺上皮增生,可向腺腔内呈乳头状或向间质出芽样生长。由于腺体增生明显,使间质减少,约3%可发展为子宫内膜腺癌。

3、不典型增生:

指腺体增生并有细胞不典型。表现为在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的技术上,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深染,见核分裂像。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时很难与高分化腺癌鉴别,主要鉴别点是前者不见间质浸润。有人认为它是子宫内膜腺癌的癌前变化。

子宫内膜增生症状

子宫内膜增生症,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和月经量过多。大部分病人发生于更年期或青春期。其发生与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缺乏有关。

一、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的症状

在卵巢周期中,当卵巢内有卵泡发育及成熟时,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的血运加强,并出现逐渐增厚现象即增生期内膜,子宫内膜增厚,为受精卵的植入、胚胎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排卵后,在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厚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即分泌期内膜。

增生期子的宫内膜增厚:约在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历时7~10天,此时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子宫内膜开始修复,内膜逐渐增厚,血管和子宫腺体也随之生长,但此时子宫内膜还是很薄;

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增厚:约从来月经后第15天开始,历时14天左右。此时卵巢中的卵泡已经排卵,排卵后形成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使已增厚的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与弯曲,分泌粘液。此时变得厚而柔软的内膜,储备必要的分泌物,随时等候受精卵的着床。

二、异常子宫内膜增生的症状

如果卵巢激素紊乱,易导致异常子宫内膜增厚,即子宫内膜增值症,它是由于大量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所致。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多量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可以在长时间闭经后出现持续的出血,临床上可能疑为流产,也可表现为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出血时间可达1个月。

异常子宫内膜增生的症状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厚度3~12毫米不等,有的病例甚至达20毫米。子宫内膜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平坦或呈息肉状突起,可伴有水肿,切面有时可见扩张的腺体形成的囊隙。

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

对于子宫内膜增生这种疾病的治疗,患者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治愈的效果。专家指出子宫内膜增生治疗有很多,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可行的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方法吧。

1、绝经过渡期:常属不排卵功血,若刮宫止血后月经稀发且血量多或流血时间长,则每两个月周期性孕酮治疗,共3 个周期后随诊观察。

2、绝经后期:应询问是否用单纯雌激素替代疗法。刮宫后可暂停替代疗法或加用孕激素。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有助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前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敏感,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其内膜即有明显逆转,而且用药剂量也可偏小。北京协和医院的病例中,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如果用小剂量孕激素周期性治疗(每个周期用药8~10 天),一般在3 个月内显出疗效。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孕激素剂量须要增加并且须不间断的连续应用3~6 个月。

我要提醒各位患者朋友们,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需要谨慎对待,而且要做好护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家积极的恢复健康。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做宫腔镜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做宫腔镜吗 ,对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原因,若伴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应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对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即刻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做宫腔镜吗

子宫内膜是个周期性的变化,一般在特定的月经周期有特定的内膜厚度,不然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如果内膜一直增厚的话,那么考虑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或者失衡造成的,一般可以先考虑黄体酮对症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诊刮手术。

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及复合增生的癌变率很低,为0~7%,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8~45%。子宫内膜增生以促排卵药物或孕激素积极进行治疗,大多数内膜反应好,预后好。在严密随诊过程中,如发现少数疗效不好者及时进行子宫切除,尚可避免发展为癌,即使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时间间隔都比较长。坚持长期定期随诊,若有癌变,及早发现并手术,预后还是乐观的。

对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原因,若伴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应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对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即刻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确定。年龄小于40岁者,其癌变倾向低,可首先考虑药物治疗。年轻而盼望生育者,更应先试用药物治疗,因药物治疗后约30%患者仍有可能受孕并足月分娩。对于绝经前后的妇女,癌变的潜在趋势高于年轻者,故多直接采取子宫切除。

子宫内膜多厚正常

一般子宫内膜的厚度根据B超等手段可以检测出来,根据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女性的生理周期。所以子宫内膜多厚正常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要根据女性的生理周期判断子宫内膜多厚正常是比较有根据的。

增生早期,宫内膜呈一薄回声线,厚约4-6mm。增生中期,子宫内膜逐渐显示三条强回声线,其间低回声区为两层功能内膜,内膜厚度约8-10mm。增生晚期,三线二区更加清晰可见,内膜厚度加宽,约9-10mm。

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称核下空泡,为分泌早期的组织学特征。

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顶浆分泌。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子宫内膜增厚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官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分泌晚期时,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5~6mm。

月经期:月经周期第l一4日。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受损缺血的坏死组织面积逐渐扩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血肿形成,促使组织坏死剥脱。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子宫内膜厚度可以达到8-10mm。

子宫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也是女性孕育生命的地方,作为女性来说,最好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子宫内膜多厚正常的知识,了解女性正常的生理周期,才能够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精彩推荐:

排卵期 安全期 月经量少 痛经 排卵试纸 排卵期出血是什么颜色 正常排卵为什么怀不上 取环后能久坐吗 怎样射精才能怀孕

子宫内膜增生是怎么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药物治疗:首选治疗药物为孕酮类药物,包括孕酮、左炔诺孕酮、双羟孕酮、醋酸甲羟孕酮和醋酸甲羟雌酮等。或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对于无效或禁止使用孕酮的患者,可以妇炎丸等中药治疗,其活血化瘀,有效促进子宫内的血管流畅,可有效的改善子宫内膜增生的情况 。

2、手术治疗:包括刮宫、宫腔镜和子宫切除术,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刮宫用于清除宫腔内病变,获取子宫内膜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增生的原因。宫腔镜检查适用于局部子宫内膜异常。主要目的是直接观察子宫腔形态和子宫内膜特征,获取标本送病理检查,切除病变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或药物治疗无效、子宫内膜增生持续加重、疑似恶性病变等患者。

建议患者治疗后应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同时,饮食要均衡,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下的表现、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

特别声明:
1.本文由泰国康民医院中国办事处生育力保育中心整理的文章,包括原创、翻译、改编、转载等内容,版权一律归原作者以及出版单位所有;
2.如果作者已经单独授权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同意本站转载的文章,我们将在收到来信的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请提供您的版权相关证明);
3.本站涉及病症、医学诊疗、药物内容时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医治和用药依据,具体请在执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操作和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