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
优秀仁济人
等你来投票
为展现仁济人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采,激励全院职工团结协作,救死扶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发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为新仁济开启“十四五” 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经过前期组织和联名推荐、甄选,共有24位候选人进入第三轮决赛。
第三轮总决赛采用线上微信投票和线下评委投票综合评选的方式,总决赛现场评委投票以及微信投票结果都将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候选人最后的成绩。
请在各组别中选出:护士组3名、卫技组1名,专职研究人员组1名,基地住院医师组1名,管理组1名、后勤组(包括外包服务人员)2名、医生组3名。
总决赛时间:1月18日(周一)14:00——16:30
总决赛地点:仁济医院东院科研楼四楼报告厅
投票截止时间:2021年01月17日24:00
投 票 区
(组内按拼音排列)
候 选 人 简 介
护士组
急诊监护室
1号 陈城
护师
在院工作6年
2014年7月入职于仁济医院急诊监护室,积极主动协助护士长完成临床带教与护理管理工作。2020年5月,通过护理管理后备擂台赛,成功竞聘为一名后备护理管理者,并于8月成为杭州湾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仁济医院第六批援滇医疗队员。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荣获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团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特别奖、仁济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度援滇医疗“先进个人”;2018年度仁济医院监护室技能比武一等奖;2017年度仁济医院急诊专科技能比武一等奖。
重症医学科
2号 崔顺悦
护师
在院工作8年
2012年7月加入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是科内静疗组、肠内营养组、ECMO组、CRRT组、感控组的小组成员。2月11日,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累计工作57天。荣获2018年仁济医院第二届输液案例比赛二等奖;2018-2019年度仁济医院优秀责任护士;上海交通大学2019-2020年度“优秀团员”;2020年仁济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抗疫英雄;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血透室
3号 金红霞
护师
在院工作16年
曾在急诊一线岗位工作12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16年被调到肾脏科血透室,精湛的穿刺技术和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很快成为血透护理团队的主力队员,多次受到病人的好评,并评为“技能之星”5次,“服务之星”4次。2020年初积极主动参加我院对口的援滇任务。2009年荣获仁济医院外派遣优秀护士;2010年荣获仁济医院世博保障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仁济医院窗口双月服务明星;2020年荣获仁济医院优秀护士。
血透室(南院区)
4号 陆倩
中共党员 护士
在院工作5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了支援申请,毫不犹豫报名投身上海公卫中心救治工作。支援期间得到了公卫领导的一致认可,在完成护理工作之余,临时承担了有关CRRT方面的带教工作,主要承担专科培训和梳理上下机规范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导管护理,报警处理知识等。荣获2019-2020年度优秀护士、交大优秀团员、仁济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心内科导管室
5号 谢文毅
中共党员 主管护师
在院工作35年
1985年加入仁济临床护理工作,由心内科病房护士、监护室护士长到现在的心导管室。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报名参战。第一时间指导同事加强防护,加班加点为科室建立及修改《消毒隔离制度》《新冠肺炎患者介入手术流程及应急预案》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在疫情最初期物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主动为科室同事联系及自费购买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解燃眉之急。荣获2020年度仁济优秀护士称号。
手术室
6号 张占国
护士
在院工作3年
2020年年初,当他得知医院有援鄂任务时,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瞒着家人积极报名参加抗疫,并担任C4病区的“感控”工作,为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工作。援鄂期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荣获2018-2019年度仁济医院“优秀专科/专职/专项技术”、2019年度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共青团员、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特别奖等荣誉称号。
卫技组
检验科
7号 马硝惟
技师
在院工作5年
检验科分子组副组长,长期与临床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积极使用新技术服务临床,积极参与检验知识的科普工作。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SCI 7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组织多项临床药物试验。2020年负责医院新冠检测工作,协助建立东西院新冠核酸实验室,并带领仁济医院检测支援队赴北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药剂科
8号 钟晗
中共党员 主管药师
在院工作10年
从事临床药学工作10年,目前担任杭州湾医院药学部执行副主任。参与重症患者病例讨论及会诊,开展CRRT、ECMO患者以及合并ARC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药学门诊和随访,探索对慢病患者的用药管理,提升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依从性。积极用药学研究手段解决临床问题,主持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市局级课题多项。第一作者或通讯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30.634分,参编专著5部。
专职研究人员组
肿瘤所
9号 孙蕊心
中共党员 助理研究员
在院工作3年
主要从事利用CAR-T治疗肿瘤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1篇(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8分1篇(Molecular therapy);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青年英才扬帆计划1项,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硕博种子计划1项。担任生化一支部宣传委员,获2018年度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优秀职工称号。
肿瘤所
10号 张雪莉
中共党员 助理研究员
在院工作3年
自2017年8月加入神经递质与肿瘤微环境课题组以来,一直从事消化系统肿瘤免疫微免疫环境的相关研究。署名发表了20多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包括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等国际著名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篇,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卫健委面上项目1项。
基地住院医师组
外科基地
11号 王扬扬
中共党员 住院医师
在院工作2年
担任外科基地支部组织委员,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尊重师长,团结同事,真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多次受到带教老师表扬和患者及家属夸赞。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参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课题一项。新冠疫情暴发后,积极参加医院隔离病房备班值班,并报名参加“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即徐汇区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新冠工作室”工作。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仁济医院“优秀住院医师”、“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
影像基地
12号 魏伟军
住院医师
在院工作2年
在日常工作中踏实肯干、刻苦钻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的基础研发与临床转化,以期通过分子影像学技术手段,实现恶性肿瘤的早期靶点特异性诊断,进而完善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主流杂志及行业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分。进入仁济医院以来,相继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同时作为项目骨干及标书执笔人申请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一项。
管理组
门急诊办公室
13号 陈金祥
科员
在院工作9年
作为一名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平凡且琐碎繁杂,但他始终认真负责对待每一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个任务。新冠疫情发生后,他负责对院内门急诊防控方案及流程进行修订起草,协调汇总各条线对疑似患者的会诊、收治、采样、转运,收集汇总发热门诊支援医师名单,向上级管理部门传报各类信息……工作时间从早八晚五变成了“886”甚至“007”,他始终坚守岗位。
审计处
14号 胡盛韵
中共党员 副主任科员
在院工作16年
作为审计处的“老同志”,他肩负医院经济业务合规审核的重任,仅工程项目审计每年为医院节约上千万元资金。工作中,他严谨认真,在把握原则底线的前提下始终秉持服务意识。生活中,他积极向上,关心帮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新冠疫情发生后,他积极参与院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还利用周末时间投身联防联控志愿服务,先后参与道口管控、体温测量、巡视值勤等社区防疫工作。
后勤组(包括外包服务人员)
埃尔肯
15号 刘兆庆
车管领班
在院工作8年
他先后担任车管员、区队长、领班等职务,在医护人员泊车、院内非机动车管理、院内交通标识、设施维护等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服务,多次被部门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标兵”。他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无论天晴下雨,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疫情期间,更是爱岗敬业,以岗为家。他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努力为广大医患提供便利、平安的泊车环境。
保障处
16号 施阳
中共党员 副主任科员
在院工作7年
在7年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开拓创新,主要负责后勤信息化、智能化、BIM建设、节能减排、设施设备运维、外包服务等管理工作。2020年2月作为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物资保障联络员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支援,在驻点开起的“羊羊杂货店”为队友供应各类生活物资;曾获2019年上海市医院后勤管理年度先进人物、2020年仁济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吉晨公司
17号 王文军
保安主管
在院工作4年
作为医院保安主管,工作上认真细致,任劳任怨。他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奋战在医院防控工作的第一线,既是保安岗位的协调安排者,又是员工防控防疫的表率者,在门急诊、住院大楼入口、核酸检测点等院区重要防疫关口上,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面对来院患者和家属,指导保安人员做好文明规范服务,耐心做好解释和协调工作,更好服务患者,得到了院方的肯定。
益中亘泰
18号 朱体荣
保洁领班
在院工作7年
在仁济医院从事保洁工作7年,负责过多个保洁岗位,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在2018年被员工推选为保洁领班,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万能工”。2019年中秋国庆期间,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假期,积极参与科研楼的开荒保洁工作;2020年疫情爆发后,他再一次放弃春节假期,冲在第一线,参与5号楼开荒保洁、消毒、搬运设备和家具等工作,为医院抗疫工作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生组
妇产科
19号 顾卓伟
民盟盟员 副主任医师
在院工作16年
长期从事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工作,年门诊患者数约2万人次,患者满意度近 100%。积极投身医学科普工作,先后发表各类科普作品40余篇,微视频20部,微电影1部,点击量逾 100 万,并荣获多项重要科普奖项。积极投身教学改革,首创“BLOOM 立体教学体系”。作为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所授课程、所在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
消化科
20号 王勇峰
中共党员 主治医师
在院工作22年
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临床决策时以病人利益为重。在胃肠镜检查技术上精益求精,发现很多早期病灶,为病人争取了微创治疗的机会。通过他仔细的体格检查,好几位准备行胃肠息肉治疗的患者被意外发现有腹腔内其他肿瘤,因而被同事们称为“A超”。曾先后参加抗击非典、援疆医疗等工作。援疆期间,喀什爆发了两次新冠肺炎疫情,他放弃了回沪探亲的假期,积极投入到临床一线的抗疫工作中,守护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
急诊科
21号 熊剑飞
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
在院工作9年
长期坚守急诊第一线,对复杂疑难内科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经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他每天都奋战在急诊抗疫最前沿。小年夜,急诊科发现并确诊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时,为了保护其他同事,减少感染可能,他挺身而出,安全护送这名重症患者到定点医院。目前在仁济医院宁波医院担任急诊科执行主任,以精湛医术为杭州湾新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心内科
22号 应小盈
中共预备党员 副主任医师
在院工作15年
她是我院心脏彩超和心脏康复亚专业的优秀代表,取得美国心脏康复协会认证的心脏康复治疗师资质。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项目,为推动本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11月参加上海援滇医疗任务,为医疗扶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20年初加入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执行抗疫任务,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放射科
23号 赵辉林
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
在院工作13年
麻醉科
24号 周仁龙
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
在院工作15年
2008年赴四川参加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赴西藏日喀则,承担中组部组团式医疗援藏任务。他通过师带徒、业务培训等各种形式为藏区培养业务骨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援藏期间参与指导各类麻醉150例次,完善当地急诊、危重、婴幼儿围术期处理流程,推进麻醉科相关操作如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肌松监测除颤仪等的规范化使用,将仁济麻醉的品牌树立在雪域高原!
点个 “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1.本文由泰国康民医院中国办事处生育力保育中心整理的文章,包括原创、翻译、改编、转载等内容,版权一律归原作者以及出版单位所有;
2.如果作者已经单独授权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同意本站转载的文章,我们将在收到来信的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请提供您的版权相关证明);
3.本站涉及病症、医学诊疗、药物内容时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医治和用药依据,具体请在执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操作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