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打疫苗、做体检,已成了内地居民赴港旅行的一大动力。
更丰富的医疗资源,更有保障的药物质量,更到位的政府体制监管,成为驱使内地居民赴港就医的关键。
然而,每回站立街头一眼望去,总有几个私人诊所的广告林立于建筑物外墙上。
紧凑的文字内容,只留下了诊所名称、医师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
这些林林总总的私人诊所,真的可信吗?
“香港历史悠久的诊所文化”
为何私人诊所遍布全港,这还得从香港的医疗文化讲起。
论及香港医疗,与内地体系相差最远的是以下三点:
香港的私人医院有13家,但私人诊所却多达3700家,是公立门诊诊所数量的30倍。
私营医疗承担了全港71%的门诊服务,是香港基层医疗服务的中流砥柱。
公立基层医疗虽有两个渠道,政府诊所与公立门诊,但局限性可不小。
前者机械流程化,仅可问诊轮值医生,仅适合常见病,慢性病等轻症。
后者预约等候时间长,问诊时间弹性小,如门诊治疗高血压,一般需排队1年。白内障手术,则需排队5年。
相比之下,私营医疗体制中,医生口碑化,问诊时间可控化,成了很大的优势。
据卫生署统计,全港约43%的注册医师都服务于私人诊所。
与大陆的医生执业体制不同,香港不限制注册医生的执业地点。每个合格的医生都有设立个人诊所的资格,开业的资格也不附属于医院。
医生开设自己的诊所后,继续与医院挂钩,或还在别家诊所上班,反而是常态。
个人在能力范围内,业务范围覆盖更多区域,满足多地的就医需求,既丰富口碑,也提高收入。
因此,三千多家诊所辐射着全港各地居民的就医需求。
有的林立与繁华地带的写字楼里,有的分布在居民区的楼层中。
以私人执业为主,集体连锁式运营反而少见,而诊所大小也不外乎有一房一厅,两房一厅,三房两厅。
这一环在我们看来有点不靠谱,可实际上却承担了52%的香港医疗卫生总开支。
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每位香港执业医生的荣誉与付出。
但是,随着大陆医改的进步,医疗体系的优化,为何舍近求远到香港就医的居民依然每年在增长?
这与香港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药品标准密切相关。
只要国际上有新型特效药出现,经过国际权威的FDA的认证,香港都可以立即使用。
内地体制不采取此标准,上市新药往往要等七八年之久,例如2018年初才上市的四价HPV疫苗。
由于如接种疫苗这一类的基层卫生服务,香港的私人诊所承担了七成之多。
因此HPV9价加卫苗唯一生产商默沙东药厂,其配给制供应中,公立机构与私人诊所无异。
故而小小一间的私人诊所,也成了内地居民赴港接种HPV疫苗的主要途径。
诊所是否正规,还请关注诊所医生的个人资质哦。
1.本文由泰国康民医院中国办事处生育力保育中心整理的文章,包括原创、翻译、改编、转载等内容,版权一律归原作者以及出版单位所有;
2.如果作者已经单独授权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同意本站转载的文章,我们将在收到来信的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请提供您的版权相关证明);
3.本站涉及病症、医学诊疗、药物内容时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医治和用药依据,具体请在执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操作和使用。